随着全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呼吸道药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仅公立医院呼吸道用药销售额达505亿元,2020-2024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78%。
吸入制剂是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主要药品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吸入制剂在中国的市场情况。
2021-2024年,吸入制剂院内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1%
根据药智网医院销售数据显示,2024年,吸入制剂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达162.95亿元, 2016-2024年期间,吸入制剂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34%。但分阶段来看,2016-2019年为营收高速增长期,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2.16%,而2021-2024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1%。主要原因系2021年来,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多款吸入制剂纳入国家集采,价格降幅较大。
2024年医院吸入制剂营收分析
数据来源:药智网样本医院数据,信销行研整理
国内吸入制剂市场由外企主导,国内企业正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由于吸入制剂的药品工艺、吸入装置、专利情况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因素,使得进入这个药品领域的技术门槛极高。因此,长期以来,中国吸入制剂的绝大部分市场被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占领。
6月1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了晖致医药申报的瑞维那新吸入溶液的上市申请。该药品是一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每日一次、长效雾化支气管扩张剂。瑞维那新吸入溶液最早由Theravance Biopharma开发,晖致医药在2019年通过合作获得了该产品的雾化剂型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
除了晖致医药以合作的方式引入外,国内企业在吸入制剂领域的布局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有近200家药企的吸入制剂获批上市,仍有130多家企业的产品正在申请临床试验。随着国内企业的积极布局,整个吸入制剂市场也在加速重塑。
2021年,第四次国家药品集采中首次纳入吸入制剂产品,为后期国内企业产品拓展市场提供了条件,同时进一步打破了外资企业在吸入制剂领域的垄断地位。
根据医院终端销售资源库的数据显示,2024年,阿斯利康吸入制剂的销售额为43亿元,市场占比吸入制剂院内营收的26.59%。上海恒瑞医药上升较快,目前排名第二。
从市场占有率而言,阿斯利康目前还是稳居榜首,但市场占有率明显已有下降趋势。
2024年医院吸入制剂营收TOP20
数据来源:药智网样本医院数据,信销行研整理
吸入制剂装置壁垒高,国产企业替换空间大
吸入制剂是由药物处方和雾化装置组成的药械组合产品,通常用装置将药物通过口或鼻输送到肺部的制剂,给药和治疗的效果由药物理化特性、装置雾化性能、患者操作技巧和使用依从性4个因素共同决定。
药械组合的产品具有天然的高研发壁垒。涉及药物学、吸入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半导体加工、表面科学、精细结构设计加工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对药械的联动性要求很高,存在着非常高的技术和法规壁垒。
目前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比如苏州新劢德、艾特申博等企业已备案了多款产品,还有很多企业处于自主研发和摸索阶段。
近日,《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发表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协作组的最新成果,并且预测,2050年全球哮喘患者将达2.75亿(2.24–3.30亿),较2021年增长5.5%,其中女性患者预计将有1.46亿(53.1%)。
随着吸入制剂市场长期需求的增长以及国产替代的空间,势必也会为这些吸入制剂药企带来新的生机。